在打扮上面,一直是以簡單、方便為優先考量
從大學到現在幾乎不太化妝,嫌上妝花時間、卸妝麻煩外
對於這件事情也不怎麼拿手
不管是依循專櫃小姐、阿姨、表姊們的步驟外,還是少女雜誌的圖文說明
無論怎麼塗抹都顯得太過艷麗,不適合,也就不太畫了
上下班的途中,觀察路上每個女子的穿搭,偷偷一瞥,趁每個人都遙遊在彼端之時
捷運上,
擅長穿搭的時尚女子、
不得不化妝而隨意帶過的眼線的女子、
全身名牌整體卻缺乏美感的女子、
有華美服飾而素顏的女子、
並非製作了外觀標籤四處張貼,腦海中只是將所有的女子都轉換成二八年華
所有的婆婆媽媽們都曾經是成群嘻笑打鬧的少女們,輕輕地向捷運出口等待集合的阿姨們釋出微笑
回想國高中時期,當大家都還隱藏在同一套制服底下時
甚麼時候開始,每個人成為現在的模樣
所謂「長大的樣子」
假設人們都確實曾經擁有青澀的16歲,留著差不多的髮型,穿著同樣的服裝與流行的帆布鞋...
那從16歲到26、36、46...這之間我們是怎麼轉變的呢?
啊!
改變或許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,悄悄從每個小小舉動發芽
將裙子刻意往上捲三次的女孩、特地去西門町訂做制服裙/褲的女孩
與不怎麼在意這些細節的女孩、自在的拖著長裙、散著皺襯衫的女孩
隨著流行換上隱形襪與帆布鞋的女孩、選擇傳統相承下來的黑色長襪、以及刻意選擇溪上襪的女孩
穿著白短襪及舊布鞋的女孩
如彩虹那樣,從紅色漸層到紫色,色與色之間隔著模糊的區別,整體看來卻明確地分開了
嚷著不精於化妝的我,其實也是期待亮麗的外表吧
國中的自己,翻著雜誌上每一個亮麗的街拍少女,想像自己20歲的模樣
「等我20歲的時候,也會是那個樣子吧?」
事實上到了20歲,我還是一樣清湯掛麵,不擅裝扮
真是不好意思呢! 回想的時候,喃喃地向14歲的自己道歉了
於是我開始了!
嘗試修眉、用眉筆淡淡地畫出朝氣滿滿的角度
輕輕的刷著睫毛膏
時間足夠時,用大地色與薄薄的亮粉再塗幾筆
看著鏡中的自己,也許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妝吧
簡單化妝之後,多了一絲自信
化妝像是宣示 : 想要從「學生模樣」進入「有擔當成年人」的決心
卸妝也不嫌麻煩了
而
10年後的我會是甚麼模樣?
此刻卻是一點想法也沒有